若你是需要找人、用人的主管,會怎麼選擇呢?
舉例來說,一個游泳比賽,是要選剛出生的小鯊魚,還是身經百戰、已經會游泳的猩猩?這點沒有正確答案。如果需要短期戰功,猩猩會是個好選擇;但如果是有籌碼可以輸的比賽,或許讓小鯊魚去見識一下大場面,也未嘗不可,對吧?
※找猩猩還是找鯊魚?設定目標很重要
選才時,目標設定很重要。一個櫃檯助理職位,結果列出十六個必要條件,但薪資開三萬元,真的能找到人嗎?聽了可能會心一笑,但若真的有這樣的人呢?選到一個超級戰將,一定是好事嗎?未必,搞不好因此引狼入室,整碗被捧走,更可能被當成跳板,既然錄用就一定要有後續的安排。那,如果這個人是能持續學習成長的猩猩,會被剝奪公平的就業機會嗎?目前看來是如此。因為在人資單位的普遍認知裡,猩猩因為行為模式已經固定,老狗學不了新把戲(這是人資單位不太可能承認的事實)。如果請人資單位調出過去五年通知面談與錄取人員的年齡分布,答案……應該會很精彩。
※你是在面談還是亂談?請問該問的問題
你要找什麼樣的人?這點比對方是個什麼樣的人重要。我們是要找完美的員工,還是要找解決部門問題的員工?答案顯而易見,不是嗎?
請找張紙,寫出自己面談時跟應徵者談過的問題吧。喜歡吃什麼?喜歡去哪裡旅遊?你會做些什麼?為何應徵這個工作……天馬行空的亂談一通。然後拿出另外一張紙,寫出這個職位需要什麼知識、行為、經驗、特性,可能會突然發現──原來我們什麼都沒問到!
※Headcount沒用一定會被收回,有花堪折直須折
公司不會無止盡增加新的職位,所以當業務量變大的時候,身為單位負責人第一個要思考的,不是趕快增加人手,而是思考如何更有效率的運用現有人手,以及找出最核心的部門工作。此時,除了與同仁有效溝通、並重新分配工作,也需要讓同仁感受到身為中階幹部,我們不是只會講「以大局為重」、「很快就會補齊人手」這類騙員工的鬼話,也會向長官爭取資源(這叫向上管理,又是另一個議題)。因此由另一個角度看,當我們要跟公司爭取新的 headcount 時,請先確認「真的有缺嗎」?
※用人主管與人資單位,選才角度不一定相同
我們跟人資單位長官面試時,會覺得人資並不如我們那般專業。只能說人資是由公司的角度選才,並不是全然以部門角度切入。人資有時甚至可以取代應徵者的直屬長官,所以給應徵者的建議是:面對不同面向的考官,應該用不一樣的態度面對。
至於應徵的履歷該呈現些甚麼?要寫自傳嗎?通例來說,讓面試官認識我們更多至為重要,而履歷與自傳是第一關。如何把自己呈現得清楚明白,讓面試官可藉由學歷、工作性質、工作時間長短、負責項目等來歸納判斷,非常重要。
※說的滿天星不如一顆星:STAR 行為面試法
Situation(情況)
Task(任務)
Action(行動)
Result(結果)
把握這個「星星面試法」,對面試者的判斷至少就不會太過於離譜。也就是:
面試者能否有效敘述一個狀況?
能否明確說明工作職務的內容?
之前他採取的行動是什麼?
最後的結果如何?
以上,都有助於面試官了解這是不是真的經歷。那若是漏掉了其中一項呢?就針對漏掉的部分再次詢問。而且要問比較靠近的實戰成果,別花費太多時間詢問久遠的豐功偉業.也別浪費時間問理論性的問題。
※面談對公司而言,也是一種行銷
所謂買賣不成仁義在,維繫互動良好的面談經驗,也算是一種行銷。對於應徵者來說,面談經驗會傳遞到其他人身上,尤其現在網路有很多應徵者的資訊交流,面試官的言行都會被傳遞給其他人參考。雖然不一定是事實,但是影響力十足,不可小覷。
請神容易送神難,對好不容易爭取來的新職缺,各位主管千萬不要輕忽。專業雖然是必備,但員工離職的原因,大部分都是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問題,以及能否找到合適的員工,而非最好的員工。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