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如何避免投資理財三大誤區

已更新:2022年7月31日



某日接到好友的訊息,抱怨著家中長輩在金融機構購買了不適合的金融商品。

「老人真的是人講講不聽,鬼牽摳摳行。」

「要帶她出國花個一兩萬就該該叫,又不是花她的錢。」

「給她的錢,她拿去吃掉、喝掉、買衣服、旅遊花掉都好,平常吃穿都省得要死,到銀行去隨手就給我買個保單回來。」

「幾十萬的保單,內容是什麼、怎麼計算都不知道,0.5% 的美金保單是怎樣?那些推銷的人都祝他們下地獄。」


這樣的場景似乎並不陌生,通常發生在逢年過節闔家團聚的時候。平日做子女的我們忙於工作也較少干涉,問長輩也都說沒問題。怎知不回家還好,一回家才發現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:一問三不知,亂投資一通。


如果我們還原一下現場,長輩在金融機構出現的對話,或許是這樣的:

A媽媽:「有一筆錢是女兒給我的,我希望她明年出嫁時,可以當嫁妝送給她,請問我可以怎麼做?」


各位看官,如果您是這位母親的投資顧問,您會有什麼建議?

我聽到的是:這筆錢,短時間內就會有用處,不一定要賺,但是不要虧損。

可能的建議:明年上半年就要用,那自然就擺在定存好了,或是選擇短期公債買賣斷、基金、ETF,甚至考慮買個黃金條塊,討個吉利。


B媽媽:「有兩筆錢,是大女兒跟小女兒給我的,我說不需要,但是她們堅持,所以我想要存起來,等到我走的那一天,可以還給她們。」


我聽到的是:過世後還給她們,意味著指定人選,至少保本不要虧損。

面對這樣的需求,是不是很容易就出現「保險」這個答案?因為保險可以做到指定人選,死亡保本不會虧損"。


從頭到尾,長輩的需求中沒有提到投資兩個字,但我們常常用投資的角度看待所有的財務行為。講句略嫌尖酸刻薄的:這錢是長輩的,愛怎樣花是他們的自由,也輪不到你我小輩置喙。


那麼,試著保護家人長輩、避免上當受騙總可以吧?


過去二十幾年來,陪同業務拜訪客戶、以及參與客戶說明會時,常出現客戶抱怨買了他認為不該買的金融商品,或是認為理財服務人員推薦了不適當的投資工具。而我最常請教的問題就是:您有告訴對方需求是甚麼嗎?為了達到這樣的需求,您可以接受的風險有多高呢?同樣的問題,我也一次又一次詢問我的業務同仁,或是合作銷售機構的夥伴們。


許多投資人認真用功研究基本面和技術面,總體經濟個別產業,由 top down 到 bottom up。投資人也花了很多時間研究各式投資工具:股票、債券、指數、期貨選擇權、認股權證、房地產、數位資產、天然資源、黃金能源、大豆玉米等各式各樣結構式商品,卻鮮少問問自己:投資理財到底要多少才夠?面對千千百百種金融商品,你我該如何挑選?面對各式銷售人員,我們可以如何藉由這些人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工具與投資方法?影片提到的三大誤區,提醒各位別忘記,財務規劃要周全。


謝謝邦訓企管,謝謝一路給我學習機會的客戶們,謝謝曾經指導過的長官與老師與同學們。



Comments


​聯絡湯姆大叔

LINE 官方客服@829xfund

© 2022 by 湯姆大叔相談所

感謝您提交聯繫資訊,客服將與您聯繫。

bottom of page